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产业经济 > 产业经济

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

来源: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发布时间:2023-08-04| 浏览次数:

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 (全文)

人民网研究院

       一、综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其中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其快速发展既顺应了需求侧的变化,满足了消费者对美食的多元需求,也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其产业链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市场消费等多环节。预制菜的出现迎合了市场对效率与品质的需求,帮助餐饮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助力农产品的标准化,给消费者带来便捷体验。预制菜产业高速复合增长的同时,仍面临国家和行业标准不统一、质量难保证、C端市场待开发等风险与挑战。

本报告基于现有行业数据和人民网独家数据(人民众云数据平台大数据),全面梳理行业发展状况,系统总结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就如何推动行业发展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二、预制菜行业现状分析

一般认为,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进行预加工或预烹调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产品,包装后在常温、冷藏或冷冻的条件下贮藏、运输和销售,可直接食用或经简单烹饪后,作为日常正餐食用。

预制菜种类丰富,按照食品的加工程度及食用的便捷性,可分为即食食品(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食品(如速冻汤圆、自热火锅)、即烹食品(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与即配食品(如免洗免切的净菜)。

近几年,预制菜概念持续火爆。疫情期间,受居家餐饮需求迅速增长的影响,众多餐饮企业通过研发预制菜产品、推出预制菜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等形式抢占新赛道,从而推动预制菜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加。

(一)市场整体情况

近几年,预制菜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呈现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区域特征显著、行业集中度较低等特征。

1、市场规模与增长空间:未来高达万亿级产业赛道

近三年来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3-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以20%左右的高增长率逐年上升,在2023年达到5165亿元,在2026年达10720亿,我国预制菜产业有望发展成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图2-1 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图片来自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

图2-1 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图片来自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





从市场渗透率和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中国预制菜市场还有较大的扩容空间。

《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认为,受冷链运输、物流成本、销售渠道和资金等限制,目前我国的预制菜行业仍然处于前期探索阶段,虽然市场参与者众多,但总体上仍存在区域特征显著、规模以上企业较少、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行业集中度低且高度分散等特点,竞争格局尚未定型。

2、产业链与主要参与者:多类型企业和跨界企业多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型行业,主要包括农、牧、渔等种养殖业,米面粮油等农副产品初加工业以及食品包装等包装供应业。上游在预制菜产业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预制菜的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因此原材料价格变动对预制菜的成本影响较大。

产业链中游为预制菜生产和加工业,主要负责净菜、半成品菜的生产加工,包括专业预制菜加工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和餐饮企业等。

产业链下游是预制菜的消费市场,基本分为B端和C端两大销售渠道。B端销售主要面向连锁餐厅、菜品批发市场、乡厨、酒店等,C端销售渠道是指食品企业或者餐饮企业在工厂完成预制菜加工后,通过餐饮门店、生鲜电商平台、商超等渠道销售给顾客。由于预制菜最初是为餐饮企业提升备菜效率而催化出来的产品,因此,当前预制菜市场主要以B端销售为主。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行业最大的需求来自餐饮行业,有85%以上的预制菜产品销售至B端。

2020年以来,随着餐饮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因疫情催生的家庭端消费需求变化,预制菜C端迎来消费加速期,销量大幅提升,预制菜从餐饮后厨逐步走入家庭餐桌。


图2-2 中国预制菜行业产业链示意图(图片来自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

图2-2 中国预制菜行业产业链示意图(图片来自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



目前,除了原料供应企业、预制菜专业生产企业、速冻食品企业、连锁餐饮企业和商超零售类企业等行业主要参与者,还有很多企业跨界加入,积极转型布局预制菜领域,开展相关生产经营。如格力电器、老板电器、海容冷链等企业从预制菜生产制造设备、冷链物流设备等电器生产领域切入预制菜产业;外卖、商超、生鲜电商等平台也纷纷入局,如饿了么成立专门团队优化细分行业运营,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上也将预制菜在商品分类中单列出来;还有不少看起来与预制菜行业“毫不相关”的企业,则借助行业成熟的供应链,选择以产品为抓手,直接创立预制菜品牌。如地产巨头碧桂园集团进军预制菜产业,旗下广东碧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食机已道”系列鲟鱼预制菜品;快递行业龙头顺丰也宣布推出预制菜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全面布局预制菜。

(二)地方政策和行业标准出台情况

预制菜产业链条长,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制造转型、消费升级、创业就业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陆续出台政策进行引导、鼓励和规范。

2022年以来,广东、山东、四川、重庆、福建、浙江、江西、上海、辽宁等多个省市相继出台预制菜相关产业的政策指导文件,内容主要围绕冷链建设、企业培养、税收优惠、人才培养、消费补贴、品牌打造、产业园建设和管理等方面。

除了政策措施,从中央到地方,预制菜产业相关的标准规范也陆续出台。2022年6月,中国饭店协会发布《预制菜品质分级及评价》和《预制菜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为预制菜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支撑;2022年5月,江苏省餐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江苏省餐饮协会牵头发布《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2022年11月,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预制菜生产经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二十条》;2023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上海市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的通知等。


表2-1:2022年至2023年4月期间各地重要政策、标准、规划


表2-1  2022年至2023年4月期间各地重要政策、标准、规划

表2-1 2022年至2023年4月期间各地重要政策、标准、规划




业内普遍认为,2023年,中央政策端将继续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各地也将迎来预制菜“政策潮”“标准潮”,持续加码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

(三)重点区域产业发展情况

现阶段,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主要依托于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沿海地区与传统农业强省,其中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南、四川、重庆等是具有预制菜规模化产业园区的代表省份。

1、广东:率先布局,市场规模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增速为31.3%,远超2022年全国预制菜市场规模21.3%的增速。广东已经成为全国预制菜发展的核心区之一,集聚预制菜相关企业超过6000家。胡润研究院今年3月发布的首个《中国预制菜百强企业榜单》显示,预制菜百强企业中总部位于广东的最多,达到20家,国联水产、温氏、何氏水产等龙头企业上榜。

近年来,广东省全链条布局预制菜,组织化、系统化推广预制菜产业。2022年3月,广东出台国内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措施涵盖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培育预制菜示范企业、建设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推动预制菜仓储冷链物流建设、拓宽预制菜品牌营销渠道、加大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和建设广东预制菜文化科普高地等方面,为推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2022年6月,广东省公布5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规划建设11个预制菜产业园。

以佛山顺德为例,目前,顺德预制菜产业链上企业180家,代表企业52家,从业人员8000多名,产业链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设备制造、品牌宣传与营销、联合研发平台等行业企业。2022年11月,佛山市顺德区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启动,规划涵盖产业园核心区、农产品食材供应园区、预制菜产品加工园区、产供销综合示范园区、电商展销交易中心园区、科技研发园区、人才培养园区,力争实现“一园多区”全链条联动发展。

此外,广东预制菜还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2年广东省出口预制菜83.4万吨,出口额310.4亿元,稳步增长。今年3月,广东探索成立了广东预制菜出海产业联盟,未来将通过组织预制菜出口原材料集中采购、举办预制菜出口对接会培训会、组织预制菜企业外出参展、建立预制菜出口预检测中心、加大预制菜海外宣传力度等方式,推动更多本地预制菜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畅通预制菜出口之路,引领国际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潮流。

2、山东: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多级联动抢占产业新高地

据山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山东全省约有9000余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占全国的13%,数量居全国首位。这些企业分布在潍坊、烟台、淄博、济南、德州、临沂等地市。其中,规模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1136家,包括得利斯、惠发、龙大、春雪等预制菜头部企业。此外,低温肉制品、水产加工品、速冻调理品等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2022年11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利用“政产学研”模式,培养预制菜产业人才,提高预制菜技术,并明确财政向预制菜产业重点县倾斜。意见多次提及建设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并提出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全产业链预制菜标准体系,促进山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还提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各地打造预制菜产业园区,鼓励预制菜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发展。到2025年,全省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预制菜产业园30个。

围绕预制菜,山东多个地市纷纷制定行动计划和产业政策。2022年4月,潍坊出台《潍坊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和《潍坊市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九条政策措施》;2022年6月,德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2022年6月,淄博出台《淄博市预制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建强全产业链”成为山东近年来发展预制菜的关键词。2022年2月,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在潍坊诸城成立,联盟成员包含预制菜产业种植养殖端、生产加工端、冷链物流商贸端、餐饮消费销售端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形成了从种养加工到餐饮终端的全产业链产业模式。2023年3月14日,山东预制菜产业联合会在济南成立,相关企业集群式发展拉开帷幕。

当前,山东的预制菜产业集群已初现雏形。潍坊、烟台、淄博、济南、威海、临沂、德州等地的预制菜产业呈竞相迸发的态势。

以烟台市下辖的莱阳为例。截至目前,莱阳市拥有各类预制菜生产企业2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85家,A股主板上市企业2家,出口企业110多家,2022年全市预制菜销售收入实现83.5亿元,实现一年翻番。预计到2025年,莱阳市预制菜产能将达到120万吨,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形成“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百亿级”预制菜产业集群。

2022年以来,莱阳市大力实施预制菜企业倍增工程、集群突破工程。聚焦莱阳梨、大花生、果蔬、白羽肉鸡、生猪和乳业6条产业链精准发力,筛选龙头企业量身订制倍增发展方案、实施倍增引领计划。2022年,春雪食品、龙大美食上榜中国预制菜领军企业50强,鲁花集团、龙大美食入选中国食品行业百强,莱阳农副食品深加工入围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赛迪顾问消费经济研究中心评为“全国十大预制菜基地”。今年4月份,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莱阳市“中国预制菜第一市”称号。

3、重庆:抢抓新机遇,打造“西部预制菜之都”

今年1月份,赛迪顾问消费经济研究中心公布了“2023十大预制菜产业基地”,重庆梁平位居名单首位,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

政策措施和标准规范方面,2022年5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支持梁平等区县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预制菜生产基地”。2022年11月,《重庆市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梁平区打造西部预制菜之都(重要的休闲食品基地)”。今年2月28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预制菜产业相关地方标准和文件,分别是《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指南》《预制菜生产加工行为规范》2项地方标准和《预制菜生产经营安全监管标准体系》工作指导性文件。梁平区当地也先后制定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和激励措施,如2022年5月出台《关于推动梁平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以川菜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川菜、火锅等为特色的预制菜;围绕完善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构建预制菜产业生态,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区,接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投资“首选地”、产业布局“新IP”、工旅融合“新坐标”,培育后发优势,做强硬实力和做优软实力,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梁平区围绕完善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创新链,打造“三区(综合服务区、示范引领区、产业集聚区)两中心(预制菜品牌中心、陆海新通道预制菜集散中心)九平台(运营平台、陆海新通道预制菜集散平台、综合服务平台、配套服务平台、食材集散平台、产业研究院、产业学院、中华美食文化园、英才之家)”预制菜产业生态。

招商引资方面,梁平区接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要素成本,设立10亿元预制菜产业基金,专注、专业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投资 “首选地”、产业布局“新IP”、工旅融合“新坐标”。先后引进海老汉、谷状元等预制菜产业相关项目50个,协议引资100亿元。

品牌打造方面,当地精心谋划全国性、区域性推介活动。于2022年6月举办了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峰会;兔年春节期间举办“中国年·梁平味”年货节、“梁娃闹新春·预制向‘味’来”等系列大型活动,发布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推荐官“梁娃”IP形象,叫响陆海优品“中华老字号”品牌,组团参加广东东莞首届国际预制菜博览会,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开放合作方面,当地还加大推进集群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国际化合作机制,推动预制菜产业进入双循环,融入新格局。例如,抢抓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大机遇,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与陆海新通道重庆运营公司合作,在梁落地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预制菜集散中心;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国际性和全国性展会营销活动,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战略,推动预制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基于各地预制菜产业发展情况,评选出了全国十大预制菜创新发展地区优秀案例,重庆市梁平区、广东佛山顺德区、山东省莱阳市、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山东省寿光市、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江西省赣州市、四川省遂宁市等10个地区上榜。


表2-2  全国十大预制菜创新发展地区优秀案例 (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评出)

表2-2  全国十大预制菜创新发展地区优秀案例 (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评出)



(四)相关企业概况

1、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

在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驱动下,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市场扩容趋势明显,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快速攀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9日,我国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7.59万家。2011-2020年,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逐年递增。其中,2020年预制菜相关企业增长势头最猛,新增企业注册数量达1.29万家。


图2-3 2013-2022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 (图表数据来自迈点研究院《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报告》和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

图2-3 2013-2022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 (图表数据来自迈点研究院《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报告》和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



2、企业地域分布

从企业分布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预制菜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山东、广东、江苏等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河南、安徽等传统农业大省。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山东拥有预制菜相关企业位居全国第一,达8000余家,占比11.4%。其次是广东,约6700家预制菜相关企业。


图2-4 预制菜企业数量Top10省份(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图表数据来自毕马威《2022年中国餐饮企业发展报告》)

图2-4 预制菜企业数量Top10省份(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图表数据来自毕马威《2022年中国餐饮企业发展报告》)



3、头部企业情况

本报告选取100多家预制菜头部企业,依托人民数据平台,统计分析其主营行业分布、核心领域分布、地域分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情况。

①主营行业分布:头部企业多集中在食品加工领域

100多家预制菜头部企业类型主要包括食品加工、餐饮、农林牧渔及零售等企业,基本涵盖预制菜完整的产业链。其中, 食品加工类企业上榜最多,占榜单一半以上;其次为餐饮行业,占比22%,再次是农林牧渔行业,占比18%。


图2-5 头部预制菜企业主营行业分布

图2-5 头部预制菜企业主营行业分布



②预制菜种类分布

预制菜头部企业主营种类分布中,主营即烹类预制菜产品的企业最多,占比44%,代表企业有安井食品、百胜中国等;即配类企业占25%,代表企业有国联水产、盒马鲜生等;即食类企业占17%,代表企业有绝味食品、双汇等;即热类企业占14%,代表企业有海底捞、三全等。


图2-6 头部预制菜企业核心领域分布

图2-6 头部预制菜企业核心领域分布



③地区分布

通过梳理头部企业所属地区发现, 广东省位居榜首,企业数量高达21家;其次是上海、山东和浙江,企业数量均大于或等于10家;福建、北京、湖南、江苏、河南各有超过5家企业。


图2-7 头部预制菜企业地区分布

图2-7 头部预制菜企业地区分布



④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方面,100多家预制菜头部企业中,仅有61家企业披露了2021年的企业营收,45家披露了2022年的企业营收,对这些企业营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21年的企业营收数据中,50亿元营收以内的企业占比超过六成;50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较少,仅有15%。

2022年的企业营收数据与2021年相似,50亿元营收以内的企业占比约六成;10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比三成多,其中100-500亿元的企业占比相较2021年有所增加,达20%,500亿元以上的企业仍较少,仅有13%。

可见预制菜企业目前以中小企业居多,营业收入仍有上升空间。


图2-8 头部预制菜企业2021年和2022年营业收入分布

图2-8 头部预制菜企业2021年和2022年营业收入分布



⑤净利润

净利润方面,100多家预制菜头部企业中,仅有58家企业披露了2021年的企业净利润,仅有42家企业披露了2022年净利润。根据已披露数据,2021年,净利润为负数的企业占比接近三成;净利润不足1亿元的企业占比近20%。2022年,净利润为负数的企业占比有所减少,接近二成;净利润不足1亿元的企业占比近三成;净利润10亿元以上的占比明显增加,高于20%。

分析认为,随着预制菜市场逐渐发展成熟,不少头部企业紧抓市场机遇,规模效应和降本增效成效渐显,多家企业扭亏为盈,整体盈利水平有所提升。


图2-9 头部预制菜企业2021年和2022年净利润分布

图2-9 头部预制菜企业2021年和2022年净利润分布



三、行业优势与风险挑战

(一)行业优势与发展机遇

近年来,在政策加持、餐饮结构变革、居民消费习惯变化、产业链企业入局、资本助力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预制菜行业得以快速发展。

1、餐饮连锁化及外卖发展推动预制菜行业走向成熟

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庞大,行业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餐饮业降本增效需求强烈。预制菜在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加工模式下,能够提升出餐效率,减少后厨面积和所需工作人员,大幅降低餐厅运营成本。《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数据显示,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后,整体成本占比可下降8%。

当前,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通过布局中央厨房或与预制菜生产企业合作的方式引入预制菜。其中,头部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使用率较高。数据显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伴随我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不断提升,追求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的B端连锁餐企将不断扩大对预制菜产品的应用,从而推动整个预制菜行业供应链走向成熟。

除传统餐企需求外,外卖平台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餐品预制化。外卖的爆发式增长对餐饮商家的出餐速度和出餐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商家,尤其是中小餐饮商家倾向以料理包加热的方式来代替现做现卖。有第三方机构估计2022年全国70%的外卖商家使用料理包。

2、居民消费需求激增,加速预制菜发展

疫情背景下,内食场景大大增加,间接拉动了餐饮外卖及居家做饭的需求,居民对预制菜的需求也同步激增。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发展和“一人户”家庭规模的扩大,“懒人效应”和“宅家文化”逐渐盛行,也使“一人食”“烹饪小白”群体增多,对日常膳食更简单更便捷的需求,推动预制菜消费迎来新浪潮。

一项调研显示,方便省时(77.89%)是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首要原因,其次是菜品可选种类多(50.83%)。

3、技术应用创新,助力预制菜品质升级

消费者对预制菜品质的高要求,催生了预制菜行业对新技术的巨大需求,随着预制菜品研发水平和冷冻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预制菜的口感、色泽、质量、营养价值等实现升级,已经接近餐厅水平,且品类越来越丰富。

在预制菜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除了运用传统的预制菜加工技术,还逐渐使用先进的食品生产加工技术,如真空慢煮、冷却排酸、冻干技术等,可提升产品的色泽、口味、香气,最大程度保留产品的营养价值,保证食品的安全、营养与卫生。

如对禽肉畜肉类采用真空慢煮烹饪、冷却排酸工艺等技术,可最大限度保留嫩滑口感和营养,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消化;对自热火锅使用锁鲜工艺FD宇航冻干技术,并在-68摄氏度下低温干燥食材,遇水可以还原95%以上的口感,营养成分也能完整地保留;包子等面食采用益生菌技术与传统发酵结合,使面粉发酵更充分,可提升营养价值,促进营养吸收。

冷链需求贯穿预制菜的运输流程,可大幅度减少预制菜运输损耗,是预制菜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逐步完善,冷链运输与冷鲜存储能力的进一步增长,保证了餐饮食材在运输、仓储环节的品质和新鲜程度,满足了消费者对口感和体验的高品质要求,稳固了预制菜供应配送方面的基础,也助力预制菜市场规模实现迅速扩张。

4、投融资市场活跃,加速预制菜行业布局

随着预制菜走红,在市场和资本的双轮驱动下,大量资本争相涌入预制菜赛道,投融资活跃,推动行业不断升温。2020年以来,预制菜赛道融资的项目数量较之前有明显增长。CVSource(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专业的金融数据产品)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2年,预制菜市场共发生119起投融资事件,共涉及59个项目,已披露投融资金额合计93.9亿元。其中不乏厚生、红杉、高瓴、IDG资本等头部机构,且覆盖上下游各类预制菜企业。

5、消费渠道不断丰富,助推预制菜引爆市场

近年来,我国消费渠道不断丰富,除传统餐饮店、农贸市场外,现代商超、生鲜电商、社区拼团、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兴零售渠道也逐渐兴起。各类新兴零售渠道持续高速发展,助推预制菜触达消费者的日常饮食。

目前B端仍是预制菜的主要渠道,2021年预制菜在餐厅采购端的渗透率大概是12%左右,据此,中信证券预计2031年中国预制菜在餐厅采购端的渗透率有望达到20%,且渗透率的提升将驱动B端预制菜未来十年维持10%以上的复合增速。

就C端预制菜而言,目前中国生鲜产品的规模已经达到4万亿,预计未来会超过5万亿,但C端预制菜目前仅400亿左右的规模,占生鲜零售比例不足1%,市场规模基数较小,这也预示C端预制菜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中信证券预测,未来十年C端预制菜市场可能会达到20%以上的增速,做到2000亿的规模。

(二)行业问题与风险

预制菜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市场标准和法律法规不健全、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长期存在、行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融合不足、消费者认可程度偏低等问题与挑战。

1、国家层面统一市场标准缺位,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预制菜行业生产只有企业标准或者团体标准,缺少统一的产品生产、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等标准规范,相关企业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生产工艺良莠不齐、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且难以实现原材料追溯和标准化生产配送。因此,行业监管难度大,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时有发生,进而制约了整个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发展。

2、产品质量问题依然存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

目前国内的预制菜生产商以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居多,并且多数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标准化程度较低,普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和产品质量风险。

多项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大约一半的预制菜消费者,消费满意度并不高。消费者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其次是菜品种类、口味、性价比、营养搭配等因素。

如江苏省消保委2022年2月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近三成(29.03%)消费者关心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材新鲜程度、制作流程是否干净卫生等,占比远超预制菜价格(19.48%)、购买后的制作成本与难度(19.19%)以及菜品品种是否齐全(16.37%)等其他因素。

3、行业领军企业尚未形成,难以覆盖全国市场

作为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国内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市场规模大、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的“大行业、小公司”的分散格局,市场仍旧处在蓝海竞争,尚未出现全国性的领军企业。在此背景下,不少预制菜企业标准化程度较低,生产、加工、配送等环节都存在一定隐患,食品安全和品质无法保证,且存在较高的同质化竞争、搞价格战等风险。

此外,由于预制菜产品依赖冷链运输,物流成本和产品新鲜度要求等因素限制了企业产品配送半径,仅能覆盖一定的区间,市场地域性特点十分明显,而且较大型企业多数集中在广东、福建、山东、北京、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区,菜系也多以湘菜、粤菜、鲁菜、川菜等品种居多,产品较为单一,难以覆盖全国市场,也难以满足我国各地域居民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口味,从而限制了预制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消费群体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高,消费习惯有待培育

相较于预制菜在B端的逐渐成熟,C端市场尚需进行预制菜市场培育。《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预制菜市场B端和C端的市场规模比例为8:2,C 端市场消费习惯培育有望不断扩容,预制菜行业市场容量广阔。随着预制菜打开C端大门,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赢得消费者口碑和信赖至关重要。

目前,除了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影响消费者对预制菜观感和评价的负面因素还包括: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低、菜品种类单一、标识信息不详、性价比不高等。

消费者普遍认为,部分预制菜口味满意度较低且不及预期。有调查显示,当被问及菜品口味是否达到预期时,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3.32%的消费者甚至觉得“预制菜口味较差、不好吃”。

部分预制菜标识信息不详也是饱受消费者诟病的问题。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时都遇到了标示信息不明确的问题,包括未标注菜品名称及主要食材、未标注菜品分量、未标注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等。

此外,目前市场上的预制菜种类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消费者选择需求。《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称,36.58%的消费者希望可以丰富套餐种类,有27.65%的消费者希望预制菜可以推出更多适宜不同家庭人数的菜品分量,19.13%的消费者则希望预制菜可以不用套餐形式,多推出一些招牌菜单品。

此外,还有调查显示,没有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的主要顾虑,排在第一位的是认为“预制菜价格较贵,性价比较低”,该类原因占比23.39%。可见,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价格仍较为敏感,接受度不高。

四、预制菜行业口碑分析

随着预制菜近年来逐渐走俏,舆论场中关于预制菜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总体来看,舆论对预制菜行业发展秉持理性乐观的态度,同时食品安全、口碑欠佳、监管缺失等问题也引发广泛讨论,舆论普遍期待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为此积极建言献策。

据人民众云监测,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预制菜相关中性声音占比76.4%,正面声音占比16.7%,负面评价占比6.9%。


图4-1 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预制菜口碑分布(数据来源:人民众云)

图4-1 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预制菜口碑分布(数据来源:人民众云)



从热度较高的预制菜相关文章来看,舆论一方面聚焦预制菜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关注预制菜行业现存的风险挑战,并积极为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表4-1 预制菜相关热点文章

表4-1 预制菜相关热点文章


(一)预制菜口碑褒贬不一,行业声誉仍有待提升

行业发展方面,舆论主要聚焦预制菜产品特征、消费场景,行业发展背景、行业发展情况,各地相关政策和产业发展态势,以及相关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市场布局等。

舆论对预制菜行业给各行各业及广大消费者带来的积极影响给予高度评价,包括能够帮助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餐企降费增效,助力农产品的标准化,给消费者带来便捷体验等。如《经济日报》2022年11月15日发文《预制菜等热门赛道“赢”在品质》指出,预制菜丰富了餐饮行业的服务维度。它的出现迎合了市场对效率与品质的需求,在餐饮行业成本压力上升的情况下,让更多消费者可以品尝到质量稳定、价格适中的菜品。

舆论场中相关的负面评价,主要包括对预制菜产品安全、健康、营养等方面的质疑以及对行业发展现状的担忧。一方面,不少消费者质疑预制菜食品安全风险、口味欠佳、同质化现象严重、标识信息标注不全等问题。如《中国质量报》2023年2月20日发文《预制菜要文火慢炒》指出,资本热炒之下,预制菜市场看上去很火,但多是虚火,遮掩不住那些实实在在的病症。其中,最显见的病症,就是菜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今年1月份,中国消费者协会所发布的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也显示,

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引发关注。具体包括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口味欠佳、标识信息标注不全、餐厅使用预制菜未主动告知消费者等问题。

另一方面,舆论还关注预制菜行业面临的相关标准规范和监管缺失、侵犯消费者权益、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育、企业“出海”“闯关”和国际市场布局等难题和痛点。如《中国食品报》2022年11月25日刊发文章《预制菜 下一个万亿元级产业》指出,随着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有业内人士担心,“万亿风口”下各类企业一哄而上,在带来同质化问题的同时,也会导致部分企业陷入恶性竞争,通过降低品质换取利益,食品安全也就无从保障,甚至破坏整个行业的口碑。

(二)各方积极为预制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关于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少学者和业内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主要围绕出台鼓励政策、完善标准体系、加强行业监管、规范生产经营等方面提出建议,具体包括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消费产品和消费场景、鼓励人才培育等方面。

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平台和“人民建议”平台,不少网友也积极为预制菜产业整体发展和区域发展提供建议,包括预制菜行业加大政府支持和监管力度,尽快制定和实施预制菜行业生产标准,同时,推动预制菜厨房进社区、提高预制菜知名度和认知度等等。

来自广东省的网友留言最多,如广州市番禺区网友留言称“番禺举办的广州美食节比较有特色,建议鼓励引导食品商家迎合年轻人的餐饮方式和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推出预制菜服务,并在美食节期间推广”;深圳网友留言称“希望深圳大力推动‘圳味’预制菜产业发展,帮助当地传统食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让更多的圳品预制菜被端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图4-2 预制菜口碑高频词云图(数据来源:人民众云)

图4-2 预制菜口碑高频词云图(数据来源:人民众云)


(三)加强品牌声誉管理,做好营销推广

面对不时出现的质疑声音,甚至负面新闻和舆情事件,预制菜相关企业除了把好标准与检测双关,解决食品安全和口味等消费者需求痛点外,还应重视品牌和声誉管理,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加强公共沟通,保障消费者权益,以诚信经营赢得客户。同时,做好宣传营销,加强品牌建设和差异化竞争,打造鲜明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辨识度、影响力和忠诚度。

五、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与相关建议

(一)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在政策红利、消费需求、技术升级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加持下,分析普遍认为,预制菜行业潜力巨大,将迎来新发展机遇期。

1、政策支持下预制菜行业全面提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预制菜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制造转型、消费和产业升级、扩大创业就业、拉动内需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全国层面的产业政策、标准规范将陆续出台,各级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也将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我国预制菜行业将向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升级。

2、借助技术创新,产品多元化、特色化趋势渐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品质和健康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预制菜市场未来将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趋势,品牌知名度高和拥有特色菜品的企业将更有优势。

具体来说,行业新细分赛道有待挖掘,通过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发掘特色热门单品,向烹饪方式多样化、菜系多样化、消费场景多样化、消费人群多样化等方向发力,推出更加健康、营养、美味、便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场景、多口味、高品质、健康性等需求。

就产品种类而言,当前,市面上的预制菜仍然以家常菜品为主,火锅类、烧烤类、油炸类等预制菜同质化比较严重。小炒类和蒸煮类菜品,未来将凭借更高品质的原材料、更健康的饮食方式和更多样的口味吸引消费者。同时,其他多种地方特色产品也开始陆续涌现,如煲仔饭、砂锅粥等。未来,各地将凭借地域菜系特色,研发适合做成预制菜的特色单品,从而满足消费者多变的口味需求及餐饮潮流。

就产品使用场景而言,目前,下沉市场开发程度较低,未来,企业或将逐渐开发下沉市场的定制预制菜品,例如乡镇的喜丧婚嫁、家族聚餐等。

就产品目标消费者而言,预制菜产品将覆盖更多人群需求。目前市场上缺乏针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预制菜品。相关预制菜企业可以为这类特殊群体设计研发营养丰富、清淡可口甚至功能性强的菜品。

3、打通产业链,延伸多环节,实现规模化可持续发展

随着预制菜市场逐渐发展走向成熟,行业将逐渐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相关一二三产业将形成各环节信息畅通、相互配合、耦合联动的发展局面,不少企业也将通过延伸产业链的方式,实现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收购上游原材料企业、背靠大型农产品集团等方式,布局生产端,链接原料基地,增强供应和品控稳定性,获得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拓展销售半径,实现网点下沉,提高配送效率和能力,从而助力降本增效,促成良性循环。可见,未来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中化生产的企业将增多。其中,有原材料生产能力和供应链优势的头部企业将更有优势。

此外,从超长期来看,随着中国预制菜市场的逐渐饱和,中国头部大型的预制菜企业将加大出口量,进军国际预制菜行业。

4、C端消费者迅速崛起,精准多元营销模式持续拓宽

从销售渠道来看,我国预制菜产业正在向B端稳步渗透同时向C端快速崛起的方向演进。当前,预制菜企业多以互联网营销为主,直播、种草、社群等新兴营销方式突围,预制菜产品及品牌信息借此快速且精准有效地触达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未来,内容社交平台和直播电商平台在营销方式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并将成为预制菜企业在C端发力的重点渠道。随着互联网营销的不断渗透,品牌多元化渠道营销将加速预制菜的传播,推动预制菜整个行业快速发展。

(二)相关建议

1、政府: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谋划区域产业布局

其一,建立健全一套系统性的生产管理全过程标准化体系,是预制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家有关部门可加快制定预制菜国家标准,明确预制菜市场准入门槛、原料标准、加工技术规程、包装标识、产品质量标准及相关的生产经营卫生规范等,形成标准化的加工流程和工艺参数,从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预制菜产业所涉及的产业链上中下游,都应完善相应的生产标准。比如产业链上游应制定适合预制菜加工的食材标准、种养技术规范,注重农产品的食用品质、营养品质等内在要求,产业链中游要明确预制菜原料采收、保鲜和初加工技术规程和方法标准,产业链下游则需完善预制菜细分品类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质量评价及检测方法等。

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快制定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或规划,从全域范围内统筹谋划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支持预制菜加工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实现协同发展,重点培育成熟区域的市场主体,加快打造一批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生产水平高的龙头企业。具体政策措施方面,可围绕预制菜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冷链物流建设、企业出海和产品出口、中餐标准化等领域提供支持,还可通过设立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带动中小企业落地发展,推进预制菜行业转型升级,帮助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其三,还要加强本地和出口预制菜的食品安全监管,一方面,完善产业监管方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大生产资质审核,建立考核评估制度,防范行业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诚信档案监管系统,明确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定期公布“红黑榜”。此外,强化全过程监管,推行溯源管理,建立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市场销售等全过程可追溯系统,从源头上保证预制菜质量安全。同时,加强预制菜产品的质量检测,常态化运用第三方检测和“飞行检查”,从而提高市场主体及产品的整体质量,助力产业长远健康发展。

此外,在国家层面,可以通过成立相关协会,汇聚全国星级名厨、行业专家等,开展预制菜的联合选品及品质监管,同时,搭建行业评价机制、用户反馈机制等体系建设,助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2、企业: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提升消费满意度

首先,企业必须落实主体责任,当好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第一把关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控制,坚持健康、绿色、环保等理念,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严格把控产品的生产、加工、存储等,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健康的预制菜品,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度。

其次,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等方向发展,加强原材料供应链渠道建设,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前段精细化运营和后端产品供应,实现产品稳定供应和企业降本控质。

此外,企业可从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产品创新、营养搭配、种类丰富等多维度加强投入,凸显产品多样化和差异化,提升消费群体满意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好味道的预制菜品。

(本报告由人民网研究院出品。   报告执笔人:人民网研究院研究员刘珊)


Copyright © 2010-2024 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RRZCMS鲁ICP备20017929号-1
主办: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承办: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技术支持:智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