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安 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
前几天,我的一篇推文《会经济:近10年,我们经历的那些蛋鸡“年”》在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微信公众号发出后,众多养鸡家人们询问我:“今年蛋鸡完了?什么时候能好转?”充满无奈与期望。
说实话,这两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今年蛋鸡完了?”
微利或亏钱是大概率事件。
高存栏是根本原因。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作《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和蛋鸡产业的影响》主题报告时说,“2019年全国蛋鸡补栏异常火爆,全国同比增加23.78%,2019年末在产商品蛋鸡存栏突破11亿羽;2020年在产蛋鸡存栏高点逼近13亿羽。预计2020年下半年在产蛋鸡存栏滞涨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在11.8-12.9亿羽之间。”而在正常情况下,在产蛋鸡盈亏平衡点存栏数为10.5亿羽,多出来1.3-2.4亿羽,超出12.38%-22.86%。根据经济学一般规律,供应增加10%,价格就有可能下跌50%。
去存栏进程缓慢。目前去存栏进程缓慢,原因有两个。一是“熬死同行,成就自己”心理在作怪。在苦苦支撑,期望能够出现奇迹。二是现在临近中秋,处于全年价格较高点,产的鸡蛋价格还可以,所卖的钱抵消吃掉的饲料钱还不是负数,还没有赔钱,加之鸡日龄还小,所以先养着,没有及时淘汰去存栏。但是,你要知道,鸡蛋与淘汰鸡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876,是高度相关。一般来说,等到鸡蛋价格低落的时候,淘汰鸡价格也会低落,多养一段时间所卖的鸡蛋钱不一定会超过多卖的淘汰鸡钱。
说今年蛋鸡完了,还为时尚早。今年蛋鸡上半年因为高存栏和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因素导致上半年养殖场亏钱是事实,但是全年下来微利或者亏钱只能是大概率事件,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行情,但是不是绝对事件,有句话叫做“大家都看到的行情不一定是行情”,所以,现在说今年蛋鸡完了还为时尚早,因为出现“黑天鹅”等意外事件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突然鸡蛋十分畅销,要货急增,如果你的蛋鸡生产性能高于行业标准,你的鸡场鸡蛋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生产出来的鸡蛋安全无药残,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销售渠道独特,消费者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消费埋单,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消费你的鸡蛋,你的鸡场有存在的价值,你就赢了。亏钱的可能性就不大。如果你的鸡场生产搞得一团糟,低于或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注重产品质量,有药残风险,走的是农贸货,那就卖不起价。这种情况下即使行情好也不一定能赚到钱。
“什么时候能好转?”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2010-2019年蛋鸡场鸡蛋近10年年均盈利水平(见图)。所谓的“好转”,我想主要是想问啥时间盈利不下滑,处于上升阶段。由图可知,近10年,一个高峰出现之后,往往会出现若干年的下滑期,短则2年,长则3年。这样,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更科学一些。
正常情况下,后年,2022年,甚至更长,才能好转。 按照目前大家在熬在抗不积极去存栏的状态,在没有外力,例如:“政府行为:禁养”“疫情导致产蛋严重下降或者存栏严重下降”,即正常去存栏的情况下,要到2022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好转。这个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外力作用下,明年即可好转。在有外力作用下,例如:“政府行为:禁养”“疫情导致产蛋严重下降或者存栏严重下降”,加速去存栏,例如2017年,H7N9+环保禁养双重强力作用下,即非正常去存栏的情况下,明年,即2021年就能好转。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可能。
第三种可能,短期内不会出现好转。长期的市场经济,使我们的蛋鸡场就如“打不死的小强”,生存能力特强,但有一丝希望,就“自强不息”。也可能存在3-5年的微利调整期,短期内不会出现好转。长期处于微利时代,挣钱靠规模,靠科学技术靠科学管理,处于一种“拼”综合竞争力拼价值的新时代。
但是,国家意志和资本意志均在指向扶大扶优扶强,大企业养鸡,可以稳定社会、安排就业、提供税收,可以提供安全优质产品示范带动,可以方便国家治理。只有微利状态下,才会让更多的散户小规模养殖户退出,才会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与国际接轨。国内外就是通过提高规模化,一步一步把养鸡业从“小规模大群体”变为“大规模小群体”的。
其实,这个进程一直在进行。据全国畜牧总站监测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蛋鸡年均存栏规模从2008年的3226只,上升到2019年的9490只,增加94.17%。2013年之前,全国大概有蛋鸡养殖场户200万户,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仅剩下20万户,7年时间,锐减90%。发达国家亦是如此进程,例如,日本在50年前有蛋鸡养殖户320万户,现在只有2800户,锐减99.91%,美国,1970年代蛋鸡企业10000家,现在只有199家,锐减98.01%。
所以说,大的养殖企业一直在扩大,小的养殖企业在逐步退出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