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产业经济 > 产业经济

山东省2024年度奶业发展形势及2025年展望

来源: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次数:

2024年,奶业发展持续处于震荡调整期,供强需弱导致生鲜乳价格走低,奶牛养殖效益下滑,牧场亏损严重。但行业素质提升和产能调整步伐加大,养殖规模和单产水平同步提高,奶牛存栏数量和生鲜乳产量同步减少。展望2025年,奶业发展仍将面临困难,但随着产能持续去化,利好政策落地见效,乳制品消费有望回升,下半年生鲜乳供过于求状况将有改善,奶业发展压力将逐步缓解。

一、2024年度奶业发展形势

(一)年末产业基本情况

一是产能承压回落。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省奶牛存栏65.9万头,同比减少20%;生牛奶产量313.5万吨,同比减少1.5%,占全国的7.68%,居全国第五位;乳制品加工量261万吨,同比增加0.6%,占全国的8.81%,居全国第三位。

二是结构调整向优。奶牛规模养殖比重94.95%,同比提高0.22个百分点,万头以上牧场26家,奶牛存栏占全省的35%;全省奶牛单产达到10吨以上,近五年提高12%;奶牛育种保持国内领先,培育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5家;全国种业阵型企业——山东奥克斯公司培育的种公牛、种子母牛综合指数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生鲜乳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乳品质量安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三是集约水平提升。全省注册乳制品加工企业105家,其中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52家,伊利、蒙牛、光明等头部企业均在我省布局,得益、佳宝、亚奥特等本土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部分中小牧场创新生产经营方式,依托休闲观光、研学体验、“鲜奶吧”等发展低温乳制品加工销售,走出了奶农养加销一体化新路子。奶业种养加一体化经营加快推进,截至2024年底全省奶牛平均群体规模为684头/场,同比增加24.6%,比年初提升15.2%,经营主体和奶牛规模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二)年度行情变化特点

生乳价格承压走低,养殖持续陷入亏损。2024年山东省生乳价格持续下滑,全年平均价格为3.33元/kg,同比下降13.3%,达近五年来最低水平。奶牛养殖全年12个月均亏损,亏损面超90%,2024年为近8年来最大跌幅和最低效益。

乳制品进口量持续下降,价格呈现倒挂。受国内供应阶段性过剩,消费需求不振,国际奶价高于国内等因素影响,进口量持续减少。据海关数据,2024年我国进口乳品262万吨,同比降低9.0%,进口数量连续三年减少;其中进口奶粉85万吨,同比降低15.0%。

(三)存在的堵点难点

一是乳制品精深加工不足品类单一。我国乳制品结构较单一,常温液态奶占比较高,低温液态奶、奶酪等占比较低,无法以营养导向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乳制品创新深度不足,当前更多围绕包装、口味等展开产品创新,对于功能性的探索不足,针对特定场景的应用开发较少,尤其是对于老年消费群体,品类单一、产品同质化问题较突出。

二是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急需破题。现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对加工规模和企业间距方面的规定已不适应当前奶业发展形势需要。拓展奶农生存空间,拓宽奶农增收渠道,让优质原奶回归“初级农产品”的本质,鼓励奶农办加工,实现就地生产就近消费,让营养、鲜活、平价、优质的巴氏鲜奶惠及广大消费者,成为当前奶业纾困、消费创新的突破口,急需政策支持。

三是乳制品消费认知需要提升。我国乳品质量安全宣传和营养健康科普还未深入人心,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对于乳品的重要性依然缺乏足够的认知,普遍存在含糖饮料、乳饮料等可替代乳制品的认知误区。社会大众对不同乳制品在营养价值方面的认识不足,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了解常温奶和低温鲜奶的区别,还未形成科学健康食用乳品习惯。

二、2025年奶业形势展望

短期内,奶业将维持供强需弱的基本格局,预计2025年上半年奶价仍难有大幅回升,下半年奶业供给相对过剩状况有望缓解。

产能上,奶业结构性调整继续优化,产能有望进一步收缩。春节后乳制品消费需求减弱,叠加生鲜乳产量季节性增长,生鲜乳价格仍将低位运行,养殖亏损继续,预计2025年上半年脱困难度较大。但随着奶牛产能持续适应性调减,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国产生鲜乳产量将稳中趋降,受国内市场供给过剩,国际奶价高于国内等影响,乳制品进口将呈下降趋势。

在消费上,随着政策性乳品消费持续发力,有望激发消费潜能,利好奶业发展。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5部委出台《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指出要促进制定乳制品产业相关标准,鼓励用生乳生产液态奶等措施,能引导促进鲜奶消费。新修订的灭菌乳国家标准即将发布,明确禁止添加复原乳,这有利于发挥国产鲜奶优势,提振国内生鲜乳消费。综合研判,预计2025年乳品消费需求或将有所提振。

三、奶业发展建议

面对当前奶业发展困局,应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奶业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夯实应对行情波动定力。针对当前奶牛场资金压力大、融资困难等迫切问题,需强化金融服务,推动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流向奶业,协助奶农对接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发宣介“青贮贷”“掌上快贷”等金融产品,推广活体抵押、保单质押。

二是培优养殖主体,挖掘奶业提质增效潜力。积极培育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增强国家级种公牛站自主育种能力,扎实推进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强化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积极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遴选“智能牧场”“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定期发布生鲜乳价格走势、奶牛场生产经营风险预警、生鲜乳市场交易指导价格和养殖成本效益分析,引导奶农合理安排生产。

三是密切利益联结,增强联农带农富农动力。引导乳品加工企业与养殖场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共同体。鼓励中小牧场创新生产经营方式,依托休闲观光、研学体验、“鲜奶吧”等发展低温乳制品加工和销售,完善奶农办加工“养加销一体化”体系。

四是加大宣传引导,激发乳品市场消费活力。通过举办畜牧业博览会、奶业文化节、世界牛奶日等活动,普及科学饮奶知识,培养奶类消费习惯。创建奶牛休闲观光牧场,支持奶牛养殖与乳品加工、消费、文旅、科普结合,让消费者近距离体验、沉浸式感受,持续激发市场消费活力。

(来源:山东省畜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   主笔:胡智胜)


Copyright © 2010-2024 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RRZCMS鲁ICP备20017929号-1
主办: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承办: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技术支持:智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