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已不仅仅是单个农产品之间的竞争,更是农业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是产业链各个环节内部合作、一致对外的竞争。在竞争中,除了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要求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相互衔接,以产业链思维重构现代农业新格局,提高产业链运作效率与竞争优势。
一、我国农业产业链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及文件,同时积极建设产业化集群,推动农业产业链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产业链体系不断完善,模式不断创新,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人均耕地1.4亩,各家各户分散经营,使得农业产业链生产主体较为分散,从而导致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同时,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大部分集中在生产阶段,在加工、销售等环节相对较少,且覆盖面小、结构单一。各环节合作松散,组织化程度低,使得农业产业链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二)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利益最大化是农业产业链形成的主要目的,而经济主体作为农业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处于产业链哪个环节,都应合理获得相应利益。农业生产者由于生产经营分散、专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益得不到保证,使其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且所获利润大都在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无法获取农产品加工、销售利益。农业生产者不能在农业发展中获得应有的收益,表明农业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从而限制了农业产业链发展。
(三)产业链与市场需求脱节
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缺乏直接联系,双方信息不能正常传递,从而农业产业链出现了信息不对称问题[2]。生产者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盲目生产的农产品与市场需求难以匹配;而消费者也因无法得到农产品的相关信息,购买农产品的过程中存在优价不优质现象。农业产业链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难对应,农业产业链发展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二、发达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美国“智慧农业”产业链
美国农业发展迅速,2%的农业人口,养活了3亿民众,位于世界领先水平。高度发达的农业科技引发农业生产的革命,智慧农业将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合于农业发展中,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的全新变革,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1.产业链智能数据化。
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美国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已经实现了智能数据化与服务精准化。在美国,用于农业数据分析与汇总的信息中心有100多个,每天将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公开发布[3]。可以看出,美国农业数据属于公开资源,其中,AGRIS和Preview数据库最具代表性。也正是由于这些数据库的存在,使得美国“智慧农业”及其产业链条的发展得到了优越的科研资源和技术支持。
2.信息化建设支撑农业产业链发展。
美国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发达的数据库、信息化网络为农业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法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美国不仅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而且从技术开发等多个方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使得农场主与市场之间得以紧密联系,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环环相扣,市场需求信息传递及时,有效避免了信息壁垒。
3.电子商务拓宽农业产业链市场。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其中用于农产品交易的大型交易平台、农业网站等有400多个,且多个网站已实现了农业数据库的共享。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中,美国重点发展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传播,使得农业电子商务获得了快速发展[4]。美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针对大部分农产品,如棉花、水果、粮食、鸡蛋等,大大促进了农产品的交易速度。
(二)丹麦“有机农业”产业链
丹麦作为世界上先进的农业强国之一,每年将其农业总产出的66%以上用于出口,范围涉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有人说丹麦的农业生产足够满足三个丹麦的总人口需求。丹麦农业有如此成就,除了自然资源因素外,更应归功于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1.独特运作模式。
丹麦农业产业链融合一、二、三产业概念范围,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流通等各个环节,使得农业产业链得以延长。同时,农业合作化企业将分散的家庭农场融入整个产业链中,使得个体农场主合作形成合作社,合作社再根据家庭农场生产方式等的不同进行生产分工,使得各个家庭农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收获后合作社专属公司负责将产品集中进行加工与销售,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2.农民职业素养高提升产业链效率。
在丹麦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农民,只有通过一定专业知识的学习才有资格成为农民。而对于购买30公顷以上农场的农民,必须要完成大约15年的农场经营理论学习,成绩达标后还需参加不定期的农业技术培训,以便农业技术更好地推广[5]。农场主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有进取心的经营者,同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且在学习和实践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更是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
3.农业品牌化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
农业品牌的创立与发展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机农业”就是丹麦的农业品牌。政府对农产品严格监控,始终将农产品的安全放在首位,是世界上最早通过立法规范有机产品的国家。在丹麦,有机农业技术更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约有10%的农业用地用于发展有机农业,尤其是燕麦、牛奶和有机猪肉。同时政府将公共机构的食堂转化为有机食堂,为有机农产品的市场开辟了新道路。
(三)日本“精致农业”产业链
日本农业以精致而闻名,无论种植还是销售,都能体现出日本农业的精致。农民无论进行农作物的培育、种植还是管理,打理的都是非常干净整齐。市场上所有农产品都是经过精心包装,没有枝叶和泥土,这些均源于日本农民对农产品品质的刻意追求。
1.生产管理细致。
在日本,无论种植哪种作物,均能体现出日本农民如“绣花”般的细心和精致。如今的日本农业不是自给自足,而是专业化分工、工厂式生产。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农业经济的基础框架。“一村一品”运动,让各地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大了农业产业链中的经济效益。例如山梨县的葡萄、栃木县的草莓、鸟取县的梨、北海道的马铃薯等。日本农业不仅生产细致,农产品包装更是精美,直销店中的蔬菜、水果等全部拥有漂亮精致的外观,白菜以单棵或多棵包装,水果也是盒装或整齐摆放在货架上[6]。在一些地区,温室大棚内种植的草莓、番茄农作物的培育管理比苗圃、花圃还要精细,看上去像花卉、盆景展示园一样。所有细节均体现着日本农民对生产管理的细致。日本农业生产模式先进、管理细致,是农产品质量优良的重要因素。
2.农协体系健全。
日本农协是由日本农民为改善农业经营状况、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自发建立起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7],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有指导、销售、购买等主要业务。虽然是综合性农村合作组织,但农协分工却非常明确,既有进行经营指导的农协组织,也有专于经营业务的农协组织,充分融合专业性与综合性。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法》详细规定农协组织的业务范围,各级农协分工明确,不能交叉经营,使其拥有健全的组织体系,农民生产和生活更有序、高效。
3.地产地销实现产销共赢。
20世纪80年代,“地产地销”模式在日本被首次提出,其含义是“当地生产的农产品就在当地消费”,旨在推动农产品的高效流通以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要有“直销店”“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等多种类型。“产销共赢”是日本“地产地销”活动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对于生产者来说,“地产地销”模式不仅减少了复杂的流通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更是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地产地销”能够使消费者从最近的场所买到最新鲜的农产品,并对农产品信息有较多的了解,有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确保农产品销路稳定。
(四)西欧“现代农业”产业链
西欧农业科技发达,现代化水平高,农业发展迅速,以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为代表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了机械与生物技术同步发展。
1.英国规模化农业。
英国农业注重规模化生产经营,严格要求农业技术专业化与标准化。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循环农业,以法律约束为基础,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导向性,建立农业科研体系,支持农业技术创新,以及完善农民职业培训体系以保障农业技术更好地推广。同时制定土地政策来引导农民对土地进行集中经营,从而发挥规模效应。
2.法国政策支持农业。
作为欧洲第一农业大国,法国不仅实现了高水平农业机械化,其小麦、玉米、和牛肉的产量更是位居欧洲第一位。政府重视农业的发展,将农业当作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出台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还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对生产、加工、标识、验证等环节提出严格要求,尤其在原产地及监管等方面。
3.德国高度现代化农业。
德国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小麦、谷物的生产、收储、牧草的收割、翻晒、起堆、打包等作业环节,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农业生产实现了高度现代化、功能多样化、生产高效化、产品优质化、服务专业化以及农村人文化。德国政府推动科技教育的大量投入,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德国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农户不足60万户,平均每个劳动力养活140人,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无论农业如何发展,绿色农业始终是德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稳定。
4.荷兰“创意农业”产业链。
荷兰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贸易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农业的发展却受资源条件的制约,从而不得不创新农业的发展方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创意农业,并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绩。荷兰创意农业的成功实践关键在于通过全力打造创意农业产业链,提高产业链经营水平。创意农业产业链几乎涉及所有农产品,而作为一个完整发达的产业体系,对产业链经营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创意农业产业链可概括为融研发、推广及服务于一体,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荷兰的“链网、链群和信息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及“农业产业链竞争能力中心”等研究机构在国际享有盛名,其研究水平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8]。创意农业产业链以整合度高、各环节紧密连接为特点,将农产品的生产、保鲜环节与加工、运输及销售环节融为一体。将供、产、销,以及工、农、商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同时,不仅促进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更是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层次转变。
三、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经验借鉴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的成功经验,对于整合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产业链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将供、产、销以及工、农、商有机结合在一起,整条产业链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且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9],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而我国农业产业链整合度不高,各个环节联系不紧密,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整合农业产业链,加强产业链各环节联系,同时加强农户与合作社、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
(二)农民组织化构筑农业产业链
农协具有强大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将分散的农户连接到一起,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与经营,大大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而我国大部分农民仍然处于分散经营状态,生产效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低[10]。借鉴日本农协的成功经验,强化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搭建起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
(三)农业品牌化引领农业产业链
借鉴“一村一品”成功经验,集中各自优势资源,开发地方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及“一乡一品”。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从而追求产业链中经济效益最大化。延伸农业产业链链条,提高标准化要求,保证农产品品质,创造高附加值农产品,确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11],全面提高“成本优势”和“低成本运作”能力,使特色优质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规模优势,占据领先地位,实现农业特色化、市场化与品牌化,以品牌化引领农业产业链。
(四)农业信息化支撑农业产业链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产业链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农村互联网普及,推广电子商务技术应用是缓解我国目前农产品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根据我国农业基本现实情况及信息化程度,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以此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完善“最后一公里”运输,将农产品更快更好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五)农民职业化提升农业产业链
丹麦农民之所以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是因为丹麦农民需经过严格的农业培训,经过专业学习获得绿色证书后,还要不断地参加后续的培训工作,以此来推广最新的农业技术。借鉴丹麦的成功经验,加强我国农民专业化训练,强化农业人才建设,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力素养,发挥农业产业链中农民的主体作用。同时,政府应鼓励农业专业大学生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农业建设,以此提高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力水平。
总之,在充分借鉴国外农业产业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整体协作水平,加强农业产业链整合,推动农业现代化步伐,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燕洁 王双进 李蕊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