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非瘟后各地去产能程度及复产时间不一,2020年国内生猪市场供需失衡,南方供应尤为紧张。为了保证供应,生猪调运方向由就近原则转为 “北猪南调”。在产能缓慢恢复的前提下,未来国内生猪调运方向该如何选择?本文来具体分析。
1. 南北价差拉大,北猪大量南调
从图1看到,2019年1月至7月南北价差(南方均价减北方均价)逐渐缩小,北方均价甚至一度超过南方。随着南方集中出栏告一段落,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南方猪价持续高于北方,且价差较大。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2020年11月18日,南方均价较北方高3.35元/公斤,与2019年同期相比高1.50元/公斤。
正常年份下,出于路途损耗、路况、车辆等因素考虑,生猪调运采取“就近原则”,半径一般在600公里以内。非瘟后,南方复产时间较晚且去产能幅度较大,2019年8月之后,生猪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且受喜食热鲜的消费习惯影响,南方调入生猪量远远大于白条肉数量。长途调运下路途损耗虽大,但南北方价差的拉大使得跨省调运利润丰厚,北猪大量南调。
据卓创资讯调研,2020年广东、湖南、广西、四川、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生猪流入量最大,湖南、河南、江西、山东、湖北、辽宁、河北、黑龙江生猪流出量最大。其中湖南作为南北调运交通枢纽,本省屠宰厂多收北方低价猪源,而本省猪源则多数调入两广、海南、浙江等高价区,2020年流入流出量皆大。
2. 流入流出省份“单一”转“多样”
东北复产时间最早,且因本地消费能力较差,为国内典型的生猪输出地,2020年生猪的外调比例约43%。非瘟前,其输出地多为京津、华北、西北等周边地区。非瘟后输出地愈发多样,甚至有“东北猪供全国”的说法。作为国内价格“低洼区”,东北与广东最大价差在10.00元/公斤以上,丰厚盈利下,东北生猪外调量最大的区域为两湖、两广、苏浙皖、江西等地,外调半径最大超3500公里。
非瘟下广东产能受损最为严重,且因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本省消化能力较强,为国内典型的生猪输入地,2020年生猪调入总量约2000.00万头。在足够的价差下,远至东北,近至湘、闽、赣皆有调入,其中调入量最大的为两湖,其次为闽赣、东北、河南等地。
3. 产能逐渐恢复,“北猪南调”数量减少
2020年开始,南方产能处于缓慢恢复阶段,图1亦可看到,南北价差逐渐缩减,“北猪南调”的最大支撑力在减弱。政策方面,中南大区(包含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将于2020年11月30日起,全面禁止非中南区的生猪调入。双重重击下,2021年生猪调运流向及数量或再度产生明显变化。“北猪南调”数量减少,生猪外调半径亦或逐渐缩减至非瘟前的水平。
(卓创资讯分析师 马丽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