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产业经济 > 产业经济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1-05-31| 浏览次数: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
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魏可锋 刘伊革 姜风涛
       
       畜牧业的发展与畜产品的消费息息相关,而畜产品消费又与人口基数、人口结构、生活水平及消费习惯等密不可分。短期看,我国人口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长期看,人口的结构性变化将会改变畜牧业的发展进程。
       近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冰冷的数字背后蕴含了哪些人口方面的关键信息,又会对我国的畜牧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分析发布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有三点值得畜牧行业关注
       (一)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二)少儿人口比重回升,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数据显示,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老龄化特征继续上升,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上行速度也比上一个十年更快。从世界银行口径数据看,全球65岁以上人口比重大约在9.1%左右,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为18.3%,中等收入国家为7.8%。老龄化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三)中国城镇人口10年增长超2.3亿
       数据显示,中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二、人口结构变化对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目前的人口增长趋缓状况以及即将出现的人口负增长,可能会以三种效应减少消费数量、降低消费倾向。
       一是人口规模效应。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更低的人口增长率意味着消费增长减速,而人口规模的负增长也就等同于消费者数量的减少。
       二是年龄结构效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老年人消费较少以及就业人群缴纳社保负担重,将从宏观层面降低整体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
       三是收入分配效应。在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更大比例的国民收入被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高的高收入群体获得。与此同时,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却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并且还常常需要进行预防性储蓄。这必然加剧储蓄过度和消费不足的趋势。
       (一)人口、收入的持续增长,引导畜产品消费需求增加和结构优化。
       第一,人口红利持续释放。
 
 
       数据显示,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据相关机构预测,未来这种趋势还将持续。民以食为天,凭借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只要人口保持正增长,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就会保持递增态势,况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2020年全国近一亿人实现脱贫,将会把增长势头延续下去。长期看,根据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叠加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大推动因素。

2013-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情况(单位:公斤/年)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肉类消费量 25.56 25.61 26.2 26.1 26.67 29.52 26.91
猪肉消费量 19.77 20.04 20.14 19.62 20.11 22.83 20.28
牛肉消费量 1.51 1.52 1.65 1.78 1.87 2 2.2
羊肉消费量 0.94 0.98 1.23 1.47 1.33 1.29 1.19
禽肉消费量 7.19 7.95 8.36 9.13 8.89 9 10.8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整理
       第二,少儿人口增长比重回升。
       随着时代发展,少年儿童在每个家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家庭对孩子的消费支出逐年提高,尤其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优质畜产品的消费需求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况且,少儿阶段养成的饮食习惯可能伴随其未来几十年,所以,少儿人口增长对畜牧业的支持将会是持续存在。
       第三,中国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畜产品的消费,所以,城镇化对畜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以上,对畜牧业也是一大利好。
       第四,人口老龄化推动宠物行业发展。
       未来十年,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宠物可以给空穴老人口解闷,替代子女陪伴在老人身边。宠物产业的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国民经济的腾飞而日新月异,2020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达到2953亿元,同比增长33.5%。
       第五,消费习惯和消费消费结构的影响。
       近三年的非瘟对中国养殖行业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影响,也默默在改变着消费端。相比往年,2020年猪肉减少1430万吨,禽肉增加507.1万吨。在未来,有很大概率猪肉需求将会止步于5000万吨—5200万吨,难以重回5600万吨的巅峰数据。而禽肉的需求稳步增加,将会从当前2500万吨左右(含有一定进口量)提升到2800万吨。对比国家统计局2012年-2020年各畜禽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非瘟造成猪肉产量下降、禽肉产量上升的趋势十分明显。
2012-2020年我国相关畜禽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猪肉消费的下降,主要是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变化所带来的。原因包括:新生代更喜欢吃鸡肉,快餐外卖的兴起,出于对健康的考虑等。
       食品安全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食品保健功能是供应目标。鸡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热能低、胆固醇低,适合老龄人群和健身人群。鸡肉代表了健康与品质生活的理念,有望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从人均GDP这个指标来衡量,对肉类消费的升级,也将刺激人均鸡肉消费量的增长。今年5月海通证券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人均GDP达到一定体量(一般为1万美元左右)进而引致消费升级趋势是全球性的普遍规律。
 
       横向比较来看,美国和日本人均GDP分别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突破1万美元大关,而彼时两国均曾迎来人均鸡肉消费量的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人均GDP达10261美元,首次超过10000美元。
       从发展历程来看,在美国,1977年,出于对国民健康的考虑,政府发布了首份美国膳食目标文件,向国民提出“减少食用畜肉,增加食用禽肉”的建议。上述研报预测,2030年,中国鸡肉消费总量将达到2500万吨,人均鸡肉消费量可达17.51千克。
       值得关注的是,从饲料转化率指标来看,鸡要明显优于猪。由于禽属于节粮型的畜产品,白羽肉鸡的饲料转化率,即使考虑种禽,也不超过1.75。然而,生猪在2.8左右,考虑到种猪的摊分,可达到3。由于过去两年,生猪普遍压栏,出现“浪费性饲料需求”,特别是压栏300斤以上,超过3.2。业内预测,如果未来禽肉,特别是白羽肉鸡提供的肉类,能够替代300万吨猪肉,将减少400万吨左右的饲料需求。
       (二)人口结构变化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畜产品消费的影响
 
       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这也是一个较大的群体。老年人由于自身的原因,在饮食上注重清淡养生,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会有所下降,这是对畜牧业的直接影响因素。但是,需求下降并不是没有需求,这就要求行业能够转变经营思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研发出适合老年人消费的畜禽产品,这既能满足老年人口的消费需要,又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行业发展。《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中数据显示,家庭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每增加1%,将导致家庭人均肉类消费减少0.5%。由此可见,人口结构也是影响肉类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于分析我国社会老龄化背景下的肉类需求及由此导致的食物安全与饲料粮安全问题、以及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2.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的影响
       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养殖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痛点:80%蛋鸡养殖从业者学历是高中以下。90%蛋鸡养殖从业者年龄在40岁以上。
       我国畜牧业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需要的是既有一定文化素养,又能参加适当体力劳动的生产和管理人员。高年龄劳动力相较于年轻劳动力,生理和心理机能都有所下降,思维开始固化,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降低,工作效率下降,导致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减弱,不利于劳动生产。
       随着国家人口红利的逐渐丧失,农牧企业员工队伍老龄化趋势明显,对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国内生产设备自动化做得还不够,另一方面,员工的培训也不够,对新设备特别是智能设备的接受程度不够。这个行业要整体降低劳动强度,改善条件环境,吸引让有能力有文化的年轻人到生产一线,参与自动化的管理、参与信息化的探索。为了适应快速发展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求,优化企业人才结构,益生股份在与专业院校合作办学的基础上,秉承“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培养政策,成立储备场长集训营,目标就是要培养一批职业化素养高、专业技能突出的场区负责人。场办人员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加入到集训营中,进行统一培养。首期储备场长集训营共有学员261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230余人,研究生2人。
       当前,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因素非常多,而消费需求对其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但其对畜牧业的推动力依然强劲,未来畜牧业的发展前景依旧可期。我省既是畜牧生产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更是畜产品消费大省,行业一定要抓住独特的地域优势,利用好人口红利期,做大做强畜牧品牌,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

Copyright © 2010-2024 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RRZCMS鲁ICP备20017929号-1
主办: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承办: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技术支持:智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