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宗饲料原料走势分析
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魏可锋 刘伊革 姜风涛
近期,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从2021年2月份开始,粮价指数已经出现了“9连涨”。尤其4 月中旬以来,美国、巴西等玉米主产区遭受寒冷和旱情天气,可能影响单产,中国、巴西进口需求预期增长,受这些因素影响,国际玉米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并创下 8年来新高。据测算,截至4月27 日,美玉米近月合约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3320元/吨(免征额外关税总成本约 2681 元/吨),较月初上涨375元/吨左右。
除了粮食之外,与2020年平均水平相比,各类大宗商品价格都在猛涨。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从最低点不足20美元/桶,上升到目前的60美元/桶;沪铜主力期货价格从不足4万元/吨,上升到6.6万元/吨;普氏62%品位铁矿石价格从去年3月的80美元/吨涨至今年3月的178美元/吨,达到近10年来的新高;豆油、棕榈油价格也接近翻倍。
进入2021年以来,一个热词频频现于报端及各种媒体,那就是通胀。通胀指的是物价整体地、持续地上涨。在此大背景下,未来大宗饲料原料将会有怎样的走势?
一、全球粮食价格仍在继续大涨,屡创新高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主要谷物国际价格同比大幅度上涨,高粱价格和2020年同期相比上涨82.1%,玉米价格同比上涨45.5%,小麦价格同比上涨19.8%。近期美国玉米期货价格为6.97美元/蒲式耳,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高。受玉米期货价格走俏,带动小麦、大豆等价格同步创出近8年新高。受此影响,国内原料价格也同步走高。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初至今,养殖行业饲料价格整体的涨幅较大,其中豆粕涨幅为190元、菜粕上涨135元、棉粕上涨320元,玉米涨幅最高为360元;并且氨基酸、乳清粉、氢钙等都有上涨。
二、饲料原料需求大,依赖海外进口
相关资料显示,长期以来我国大宗饲料原料缺口较大,有些品种严重依赖进口,已经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1.在能量饲料方面。
我国2010年的需求量是3.40亿吨,供给量是2.57亿吨,缺口为0.83亿吨;而到了2020年时,我国的需求量是4.08亿吨,供给量是3.66亿吨,缺口为0.42亿吨。很显然能量饲料供给进步很大,但是要看到依旧还有高达0.42亿吨的缺口,资源依旧紧缺。
2.在蛋白质饲料方面。
我国2010年的需求是0.6亿吨,供给量是0.22亿吨,缺口为0.38亿吨;而到了2020年,我国的需求量是0.72亿吨,供给量是0.24亿吨,缺口上升到0.48亿吨!蛋白质饲料缺口不减反升,供给形势严峻。
显而易见,无论是以玉米为主原料的能量饲料,还是以豆粕为主原料的蛋白质饲料,都相当紧缺。而在这关键的原料供给上,实际上非常依赖从海外进口的。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851万吨,2020年全年中国大豆进口量累计达到10033万吨。这体现出一个重大节点——2020年全国大豆进口量首次累计突破1亿吨!
据海关统计,2021年3月份我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466万吨,同比增长158.8%;1月至3月累计进口谷物及谷物粉1560万吨,同比增长226.9%。其中,3月份进口玉米193万吨,同比增长 506.8%;1月至3月累计进口玉米673万吨,同比增长437.8%。
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饲料产品出厂价攀升
受市场供应紧张预期影响,玉米价格自 2020年春节后开始持续大幅上行,到年底累计上涨近1000元/吨,达到2600元/吨以上,部分地区接近3000元/吨,超过历史高位。在玉米价格形势拉动下,豆粕、棉菜粕、麸皮以及鱼粉等大宗原料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豆粕价格由年初的不到2800元/吨上涨至超过3500元/吨,涨幅达25%,为2007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一年;菜粕价格由 2300元/吨上涨至接近 2800元/吨。饲料原料采购价格大幅增加,推动饲料配方成本上涨超过 400 元/ 吨。
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养殖利润下降,养殖场补栏意愿不强,可能引发新的一轮养殖周期。
四、具体应对措施
1.政策上鼓励减量替代。
面对饲料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及对后期通胀的预期,3月15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发布关于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的通知,重点下达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明确了根据玉米、豆粕替代原料的供应情况和市场价格,综合性价比,选择适宜的饲料原料。其中,在猪料中替代效用较为明显,小麦、稻谷及粗杂粮使用率较高。受此影响,后期玉米市场供需缺口将继续得到改善,市场行情或将受到一定抑制。
早在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2.加大进口量。
我国以玉米为代表的饲料粮进口正在大幅增加。2020年我国粮食进口创历史新高,累计进口超1.4亿吨,其中将近80%的农产品进口用于发展养殖业的饲料。进口规模最大的三个品种分别是大豆1亿吨、玉米1130万吨、小麦838万吨,玉米和小麦突出增长,分别为135%、140.2%。
2021年前两月谷物进口势头仍然很猛,累计进口1148.3万吨,同比大幅增长812.6万吨,增幅242.06%。我国对美玉米的采购超预期,一季度累计采购量为1160万吨,USDA 连续上调美玉米年度出口预估。
五、未来大宗原料走势
1.饲料需求增加,对玉米价格起支撑作用。
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末国内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9.5%,实现连续6个季度环比增长。其中,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18万头,恢复到2017年末的96.6%;生猪存栏4.16亿头,恢复到2017年末的 94.2%。这从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公布的饲料产量数据也能得到印证,今年一季度全国饲料总产量6397万吨,同比增长 20.7%。其中,猪饲料产量3027万吨,同比增长75.9%。
生猪产能显著恢复,饲料产量持续增长,对饲料原料特别是玉米价格形成较强支撑。
2.国产玉米有望增加。
据农业气象监测,截至 4 月下旬,西北、华北等地春玉米处于播种期,西南大部处于三叶至七叶期,大部分地区发育正常。预计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北方大部气温正常或略偏低、土壤墒情较好,总体利于春耕春播及作物生长。在今年东北和黄淮海等地计划增加玉米面积 1000万亩以上等政策支持下,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预计玉米产量有望达2.72亿吨,同比增加4.4%。
同时,政策性小麦拍卖规则调整及超期储存稻谷投放,在为市场提供稳定粮源供应、降低企业用粮成本的同时,也使得企业参拍心态趋缓。4月份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量呈持续下降态势,目前成交率已创下2020年10月份以来新低。
另一方面,尽管近期部分地区进口玉米粉受阻,但玉米及相关替代品种的进口依然较大,特别是南方销区的替代用量仍处于上升阶段。
3.玉米港口库存处于低位。
今年以来,由于南北港口价差持续处于倒挂状态,港口库存呈现不断下滑态势。天下粮仓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北方四港玉米总库存 328.86万吨,环比下降4.3万吨,同比下降37.54万吨;广东港口内贸玉米库存 22.1万吨,环比下降 22.3万吨,同比下降18.7 万吨。目前南北港口玉米库存均处于相对低位,后期随着下游需求的回升,阶段性补库需求将提振市场。
4.未来粮价趋于稳定。
虽然受通胀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也大量从国外进口,但并不说明我国的粮食安全没有保障,相反,我国的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自给率非常高,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数据显示,中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粗粮等饲料粮为主,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和2%,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全国稻谷、小麦库存水平大体相当于城乡居民一年消费量。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2月22日的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去年达到了13390亿斤,创了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了100多亿斤。中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4亿中国人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超过47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全社会的库存目前非常充裕,所以产销也好,库存也好。
不过,也要看到,中国粮食供求一直是一种紧平衡的状态,再加上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所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有专家预计,2030年我国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峰值,届时玉米需求将超过3亿吨;大豆总需求量接近1.2亿吨。饲料粮供给与需求的深刻变化,将对粮食安全将形成巨大冲击。
粮食价格上涨,导致饲料价格攀升,降低了养殖利润,可能引发新的行业波动。所以,行业要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抵御饲料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在养殖方式、养殖技术等多方面创新,比如实行减量替代方案,减少对玉米、豆粕的过度依赖;再如饲养性价比高的畜禽品种,降低饲料的过度消耗,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真正的实现养殖业的低碳绿色节能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