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产业经济 > 产业经济

新冠疫情对畜牧经济的影响分析

来源:魏可锋 姜风涛| 发布时间:2020-06-23| 浏览次数:
 新冠疫情对畜牧经济的影响分析
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魏可锋      姜风涛     胡智胜    李守远
  
         
编者按  4月24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组织召开新冠疫情对畜牧经济影响分析座谈会,分析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交流复工复产经验做法,探讨提出下一步应对措施和意见建议。 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山东省畜牧业贸易服务中心总经理魏可锋在会上发布了《新冠疫情对畜牧经济的影响分析报告》。 
        
        
  
        “新冠”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全面性的,也将对我国畜牧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受疫情严重冲击,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等特征突出。基于内需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疫情冲击下畜牧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是经济基本面仍然看好的最大底气。建议应对疫情冲击,将短期经济政策支持与中长期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以稳增长、调结构为指向,重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围绕稳定产能基础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围绕盘活企业复产加固产业链体系,围绕高质量发展健全政策支撑体系。
       
        一、全球疫情形势预判

        截至2020年4月23日8时,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255万,死亡18万,波及到200多个国家,30多个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疫情已演变为全球大流行,经济深度衰退程度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除中国、韩国等少数地区外,目前全球大部分地区形势严峻,欧美亚主要经济体均遭受重创,尤其是美国,其确诊数量已超过84万。
          (一)疫情还将持续多久?
        恒大研究院根据数据和模型进行分析的基本结论是:
        1.新冠肺炎传染性强,R0(基本传染数)值在3.1左右,高于SARS和西班牙流感。
        2.疫情初期,欧美国家一开始麻痹大意,防疫措施不到位。目前的防疫措施已接近最高级别,防疫形势有望逐步好转。
        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有望于4月底逐步缓解,但存在“长尾特征”。
        美国和法国大幅缓解可能在5月中旬以后。
        英国、印度、巴西疫情将至少持续2-3个月。
        由于印度和巴西人口规模更大,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差,检验检疫物资匮乏,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区域。
        3.截至2020年4月23日8时,中国境外输入累计确诊1616例。因输入性风险及内部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未来需防范二次爆发风险。
        4.药物方面。此前多个被寄予厚望的药物已被证实无效,目前最有希望的瑞德西韦、羟氯喹/氯喹、法匹拉韦等仍在临床试验中,最快4月底揭盲。
        目前疫苗研发项目超过60个,但有效性及安全性验证至少需要1-1.5年时间。
        5.未来三种情景:
        乐观情景下,感染率0.3%、病死率2.5-4%,则欧美感染320万人以内,疫情于今年夏天基本结束。上半年对经济冲击较大,但下半年经济快速反弹,影响基本可控。
        中性情境下,感染率0.6%、病死率3-5%,则欧美感染超过320万人。目前除中国以外的全球人口62亿,是欧美人口规模的5.8倍,因此中性情景下,预计全球实际感染数量3000万人左右,且持续时间达3-5个季度,“长尾特征”。经济中短期深度萧条,随后逐步恢复。
        悲观情景下,感染率1%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导致全球经济大幅衰退,大面积倒闭潮和失业潮。
        (二)我们面临三大战役:抗击疫情、复产复工和扩大内需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复工复产快速开展。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复工不意味着复产,消费、生产和出口企业面临订单大幅减少。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首次提出“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二、“新冠”疫情对畜牧经济的冲击分析

        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国畜牧业冲击影响达14个月,导致主要畜产品价格平均上涨11%左右。此次“新冠”疫情影响程度更大、波及面更广。一是疫情对产业发展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双重冲击,对正常的世界经济循环造成冲击。二是疫情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冲击更为深刻。三是疫情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具体对畜牧经济可能带来的冲击预测如下:
        (一)生猪产能回升势头放缓
        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环保与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生猪产业带来了重创,2019年猪肉产量较2018年下滑幅达21.3%,但系列政策逐渐显出成效,去年12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出栏量齐升,基础产能回升势头逐步稳固。预计短期内非洲猪瘟很难彻底消除,受“新冠”疫情叠加影响,生产资料和出栏生猪市场调运难度大,养殖场(户)的补栏扩产积极性大受影响、补栏量减少;另一方面,政策和市场利好下,疫前新开工建设的猪场,目前受建筑施工延期影响,开工建设推进缓慢,新生增长点难以短期提供产能支持。
        短期来看,生猪补栏扩产的转暖势头被打压,虽然需求受抑制但供需紧平衡的局面不会改变,猪价保持上涨态势,调运受阻,产销区价差拉大。
        中长期来看,疫情将延长生猪产能的恢复进程,预计生猪产能将在5-6个月后重回疫前水平和轨道,但猪肉仍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
据山东省畜牧总站监测数据,截至2020年3月底,全省监测生猪规模场环比增加0.18%,连续三个月增加;规模场生猪存栏环比增加6.96%;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加6.84%;生猪出栏环比增加15.74%。3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3.6%,同比回落27.9%;能繁存栏增长2.8%,同比回落19.1%。2020年生猪均价预计在30-35元/公斤,高盈利时间将被拉长。
        (二)肉鸡全年引种将大幅下降
        1.全球祖代鸡产能分布
        全球范围看,祖代鸡产能约为700万套。按照2017年的情况,主要祖代鸡生产国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新西兰的产能分别为 180、180、100、50、30 万套,其中美国、英国和法国三国共提供了全球约65%的祖代鸡产能。全球前几大家禽育种企业分布在德国、美国、荷兰、法国、英国等国,促进了祖代鸡产能向发达国家集中。全球前三大祖代鸡繁殖企业安伟捷、科宝和哈伯德的产能分别为350万套、280万套和50万套,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7%。三家公司的主要品种包括艾拔益加、罗斯、科宝和哈伯德,四者合计占全部白羽肉种鸡市场份额高达92%。
        2.我国祖代鸡引种来源
        过去十余年,我国祖代鸡引种数量波动较大。以2014、2018年为两个转折点,我国祖代鸡引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持续增长阶段(2008-2013年):引种量由79万套增加至151万套;
        引种收缩阶段(2014-2018年):引种量由151万套下降到约70万套;
        引种回升阶段(2019年至今):引种量在2019年出现回升。
        2015年美国爆发禽流感之后,中国暂停了自美国的引种并且持续至今。目前,新西兰为我国最大的祖代鸡引种地,2019年我国从新西兰共计引种63.6万套,占总引种量的55%;其次为波兰,占比29%。分品种来看,2019年我国共引种安伟捷品种50.5万套,占总引种量的44%;其次为哈伯德,占比29%。值得指出的是,益生股份从2017年开始自哈伯德引进曾祖代肉种鸡,能够提供祖代种鸡,而我国自波兰引种的祖代鸡均为专供益生股份使用。
        引种量的增加并不一定带来商品代 供给量的大幅提升。由于最近两年来种鸡质量问题突出,种鸡效率下降,扩繁系数出现明显下降,从祖代至商品代,扩繁系数从1:6000降至1:4400,种鸡综合性能下降达27%。影响2020年供给的不仅仅是去年的引种。通过对过去几年引种分析,预计在不考虑新冠疫情的情况下,今年白鸡的供应增速接近15%,新冠疫情过后,供应增速或将降至10%以内。 
         3.新冠疫情下引种端和鸡肉进口受到了哪些挑战
        一是新冠疫情给祖代鸡引种带来巨大不确定性。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当前唯一引种国已进入紧急状态。按照19年的情况,我国祖代鸡引种来源为新西兰、波兰和益生自产。由于2020年1月波兰爆发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国禁止直接或间接从波兰输入禽及其他相关产品,因此新西兰成为了当前仅有的可供祖代鸡引种的国家,但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新西兰政府宣布从3月26日起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为接下来自新西兰引种带来不确定因素。
        二是选择其他引种地的难度很大。虽然从理论上看,西班牙、法国的禁令已经解除,另外按照今年2月14日,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解除美国禽类和禽类产品进口限制的公告》,美国的禁令也已解除,但自美国进口禽类和禽类产品的行动并未实质性落地,新冠疫情冲击生产和引种节奏,后续能否从以上国家引种还需要持续跟踪和观察。
        三是航空管制措施更使得祖代鸡引种雪上加霜。2020年3月全国祖代在产存栏156.4万套,同比增长20.9%,目前我国白羽肉鸡种源较为充足。然而,2020年一季度全国祖代引种更新量仅为9.45万套,同比大降63%,即使考虑强制换羽4.56万套,同比也大降47.4%,受新冠疫情和欧美禽流感疫情影响,未来几个月引种量同比继续大幅度下降已成大概率事件,即使下半年引种量有所恢复,全年引种很可能在较低的水平,预计全年引种更新量降至60-80万套。
        据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文杰团队分析,2020年上半年全国肉鸡出栏量预计同比降低21%;其中白羽肉鸡鸡苗价格的回升幅度较大,黄羽肉鸡和肉杂鸡苗价格小幅回升;白羽肉鸡养殖恢复盈利,黄羽肉鸡的生产和市场销售仍存在不确定性;预计7月份以后肉鸡产业全面恢复正常生产和供应。
        一季度肉鸡承压后恢复性增长。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春节后肉鸡价格回落。
        据山东省畜牧总站监测,1月份我省肉鸡价格达到年内新高12.74元/公斤,随后出现断崖式下跌。至2月底达到波谷,为6.99元/公斤,跌幅达45.13%。进入3月份供应趋紧,肉鸡价格走高,环比升高4.63%,连续七周走高。进入4月肉鸡全面回调,雏鸡价格跳水。下游消费低迷向上传导与上游供给增加向下传导“相遇”,导致4月份肉雏、毛鸡短期价格有较大调整。截至4月底,我省活鸡平均价格为9.73元/公斤,同比降低14.35%,环比回落3.66%。肉雏鸡方面,我省肉雏鸡均价约为2.62元/羽,同比降低68.88%,环比回落31.95%。
        ()蛋鸡产能被动去化
        2020年初,蛋鸡产能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被动去化,叠加季节性波动,蛋价重心逐步下移。但是随着对鸡蛋深加工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鸡蛋深加工企业的不断扩张,鸡蛋需求将逐步从带壳销售向深加工产品销售转移,蛋品深加工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蛋鸡产业受压蛋价回落,产能被动去化。短期内蛋价很难提振,将维持“弱势”和“乱价”的格局。据山东省畜牧总站监测,一季度,我省鸡蛋价格持续回落,低位震荡。截至4月底,全省鸡蛋销售平均价格为6.41元/公斤,同比回落19.07%,环比回落4.19%。但长远看,只要疫情得到控制,鸡蛋流通和终端需求逐渐恢复,蛋价走势最终还是会回归基本面。鸡蛋是家庭必备,只要社会秩序恢复正常,鸡蛋的需求是非常稳定的,蛋价长远走势取决于在产蛋鸡的存栏量。
        二是全年度来看,鸡蛋季节性影响市场心理预期。疫情的扰动过去后,鸡蛋产业将回归正常发展,蛋价本身具备的季节性波动节律仍将继续主导年度的涨跌节奏,受节假日、学校开学、气温、疫情等因素影响形成阶段行情。预计2020年鸡蛋均价将维持在8元/公斤左右。
        三是鸡蛋消费在疫情后有待多元化,鸡蛋深加工需求空间较大。 
展望2020年,蛋鸡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趋势,促使企业进行品牌营销,打造品牌鸡蛋市场。峪口禽业首席兽医官刘长清表示,上半年不缺蛋,将会持续亏损,建议养鸡户及时淘鸡并补栏,抓住8月至2021年1月份这段赚钱黄金时期。
        (四)肉类产品价格保持高位或上升
        生猪作为畜牧产业的稳定重器,其产能回升势头受到打压,将呈现“缺猪又缺肉”的状况。本次疫情同样会波及到肉禽、肉牛羊的发展,将直接加剧我国主要畜产品供求紧平衡的态势。牛羊肉方面,由于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延后,饲料调运、畜禽调出不畅通,养殖户疫情期存在被迫压栏状况,预计疫情之后,出栏加快,但补栏滞后,即使短期牛羊肉价格高位回调,但由于肉类总体紧平衡、供应不足,价格也将维持在高位。禽肉方面,受疫情影响饲料、雏鸡运输受阻,屠宰加工停产,主产省面临产销衔接困难等问题,加上禽流感疫情抬头,将会影响禽肉产能,预计2020年上半年肉鸡出栏量同比降低21%,全年鸡肉产量同比增加8%,低于之前预期(13%)。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巨大肉类缺口,2019年我国在鸡肉生产量和消费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进口数量同样大幅增加,近五年来首次出现鸡肉产品贸易逆差,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鸡肉进口国之一 ,总进口量接近80万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肉类短缺的局面。
        当下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农产品已成为各国战略物资,流通受到限制,加上航运管制等客观因素影响,今年肉类进口量或出现下滑。
生猪产能不足、替代产品遭受冲击,预计疫情过后肉类总体供应短缺,“市场缺肉”问题将显现,肉类价格处于高位、部分产品价格仍将攀升。
        (五)奶价近期下行低迷,后市有望走强
        据省畜牧总站监测数据,一季度山东省奶牛养殖受新冠疫情叠加周期性低谷,生鲜乳价格呈现倒“V”型走势。1月份逐步走高,生鲜乳价格创年内新高,为3.92元/公斤;随后受疫情影响,产业波动奶价震荡,奶价持续承压回落,截至目前为3.57元/公斤,连续10周回落后,呈现筑底企稳态势。
        导致奶价波动的正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随着疫情持续造成的运输和销量问题使得生鲜乳过剩,从而短期内造成上游养殖业生鲜乳价格下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国范围内物流和人群流动受到限制,尤其是高速路段交通管制和部分农村地区私设路障造成上游牧场饲料运进、生鲜乳运输出场存在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下游销售端产品营销放缓,库存积压将传导至奶源,虽然个别头部乳企如光明、蒙牛承诺按合同正常收奶,但大部分收奶商仍旧未按照合同正常收奶,奶农库存高企。从市场消费来看,由于春节期间探亲访友频次大幅降低,常温高端系列作为馈赠礼品,销量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奶制品销售渠道面临堵塞的困境,奶价短期承压。
        同时受奶牛生产周期影响,原奶生产自2月中下旬逐步进入高峰期,据相关研究报道,在我国大部分地区,12 月、翌年1月产犊母牛的产奶量比7~8月产犊母牛要高出17%~38%,呈较强负相关,同时因热应激而造成的产前产后代谢病、繁殖机能障碍、乳房炎等的发病率增加,相应的死亡率也高。这是季节因素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所导致的结果。从业者为了获得更高的生产能力与收益,对奶牛泌乳周期进行调整,故3~5月迎来产奶高峰期。这进一步加重了原奶供需压力,奶价持续下行。
        待疫情平复后,奶业会回归到自身此前的发展规律中来。预计端午节后,奶价有望走强。
        (六)大豆等饲料供给会是一个“坎”
        随着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近期已有越南等6国相继宣布禁止粮食出口。3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各国在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冲击,防止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粮食危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预计大豆的供给问题会是今年中国粮食的一个“坎”。中国大豆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据海关总署数据,中国2019年大豆进口总量8551.1万吨,为历史第二高峰。其中,巴西、美国、阿根廷是中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
        “如果经济活动之间的畅通不能及时恢复,大豆进口难的压力就会传导到价格上,价格会上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认为,疫情对中国粮食的总量供给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但会加剧结构性矛盾,大豆的供给问题会是今年中国粮食的一个“坎”。
截至3月15日,国内豆粕库存已经减少至44.7万吨,处于历史同期的最低水平。3月23日,国内期货市场豆粕、菜粕、黄大豆二号涨停,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市场担心受海外疫情影响,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将偏紧。
        目前看,巴西、阿根廷的疫情形势严峻。巴西政府宣布3月30日起,所有不持有巴西身份证的外国公民均不得搭乘飞机入境巴西。全球第一大豆粕和豆油出口国的阿根廷3月29日表示,把全国强制隔离期延长至4月中旬。阿根廷为全球最大的豆粕出口国,在全球豆粕中占了40%以上的份额。
        俄罗斯4月7日宣布,6月份之前,暂停向中国出口大豆。决定6月前暂停对华出口大豆的,还有包括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1个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不过,这些国家都不是中国的主要大豆来源国,因此对中国大豆市场的影响不是很大。2019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粮食产区阿穆尔州对华出口大豆规模仅为38.46万吨,对比中国8851万吨的进口额,仅仅是九牛一毛。
        那么作为中国大豆最大供应国,巴西大豆对华出口情况又如何呢?去年收获我国65%的大豆市场份额的大赢家巴西,今年3月份大豆出口再创单月新高,达到1330万吨,其中990万吨流向中国,涨幅高达47%。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透露,2020年巴西大豆预计将超过5500万吨。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3月我国大豆进口同比下滑13%,创下近5年来的最低水平,进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此前最大供应国巴西的船货因雨延迟,同时疫情也影响了国内油籽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尽管3月大豆进口量下降,但我国一季度进口美豆达到781.4万吨,增长了2.1倍。
从整体数据上看,一季度我国大豆进口增加仍然比较快,达到1779.2万吨,增加6.2%。近期部分商品自美进口出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主要是因为两大经济体经贸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随着3月中旬之后巴西低价大豆的大量抵达中国市场,美国大豆对华出口也受到影响。数据显示,4月份船期巴豆的到岸价约382美元/吨,但美豆的报价395美元/吨。
        为保障大豆供应,今年我国将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保障大豆供应。据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达1.40亿亩,较上年增加1382万亩,增长10.9%;在我国国产大豆的供给水平得到提升的背景之下,国内市场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也将更具底气。
        (七)产业链中养殖场(户)受损严重
        隔离是前期疫情的重要防控措施,这使得饲料等生产资料运输和畜禽销售两个主要环节受到严重影响,作为经营主体,养殖场(户)无心补栏和扩产,更多的被动采取压栏、亏本出售,部分养殖场(户)迫于无奈甚至直接掩埋鸡苗,收益减少、甚至亏损。这些风险和问题,绝大部分只能由养殖场(户)自己消化解决。疫情使产业链中最脆弱的一环养殖场(户)受损严重。

        三、对策建议

        应对疫情冲击,应将短期经济政策支持与中长期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以稳增长、调结构为指向,重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政策刺激,但更需要以结构性改革形成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一是以竞争政策为基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新方向。二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三是以推动市场开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能。四是以基于内需为根本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新特点。
        (一)围绕产能基础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组建、健全畜牧社会化服务组织、代理体系等,建立点对点配送体系,推动无接触化配送与收购,全面畅通养殖场(户)出栏、补栏、饲草料配送等核心环节。健全强化村委会、行业协会、合作社等其他服务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
        (二)围绕盘活企业复产加固产业链体系
        由县级政府统筹协调,把区域内饲料生产企业、屠宰加工企业以及疫苗、消毒剂等相关生产资料生产企业与加工企业列入提前开工名单,制定饲料加工企业、屠宰加工等上下游企业复工时间表,按照防疫标准制定复工企业防控方案,严格防疫,确保安全复工复产。制定补助补贴方案,分类型根据企业实际收购量、加工量、屠宰量等指标,给予补贴。将安全复工复产企业优先纳入贷款贴息支持范围,保障生产资金需求。
        (三)围绕高质量发展健全政策支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生猪的“稳定器”作用。进一步落实稳产保供政策,恢复养殖场(户)补栏扩产信心,提振生猪产能。延续种猪场和规模猪场贷款贴息、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生猪保险等政策。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加快基层兽医体系建设、夯实基层疫病防控体系,全面控制、消灭非洲猪瘟,补贴生猪养殖场(户)建设、生猪良种引进及地方生猪品种资源保护、屠宰加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冻猪肉储备及猪肉保供稳价等。制定工作方案,加快推进调整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定范围。
        二是充分发挥肉禽、牛羊的调剂功能。加快推进白羽肉鸡种源国产化。扩大、组建肉禽类联盟,严防产能短期过剩,稳定产业链各环节收益,稳定肉禽产业发展。健全产品质量监测与监管体系,强化药残监控,加快推进无抗养殖等模式,确保产品质量。重塑新型种养结构、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加快牛羊等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三是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政府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加快养殖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全省养殖规模化程度,引导和鼓励散养户退出或向专业户转变,主要是在资金、技术、信贷、用地和保险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规模养殖。进一步完善现代养殖业公共服务体系,在良种繁育、疫病防疫、投入品供应、市场信息和物流等方面为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服务和支持。在努力提高全省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同时,应加快标准化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鼓励广大养殖场户开展标准化养殖。
        四是加固优化产业链结构。为提高全省养殖业的稳定性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质量安全,应大力协调整合饲料、兽药、育种、防疫、环境、屠宰、加工、储运和销售等诸多环节,着力打造从投入品供应、饲养、屠宰加工到产品储运销售的产业链。进一步开放服务业,通过让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来提升服务业效率。有规模的龙头企业要尽量完善产业链,提高整体产业效率。养殖业将会面临“5G+移动互联网”的冲击,挑战和机遇并存,除了要与5G新科技及新产业态融合,还将受国家新的乡村振兴战略作用和影响,加速重塑产业链新模式和新液态。原有“养殖…消费”的较长产业链,将被“养殖到终端”新业态替代。
        五是加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构建新型高效的畜牧兽医工作体系,必须稳定基层队伍。基层畜牧兽医部门是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支撑的关键部门,应加强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六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法规建设与执行,强化对畜牧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养殖场户的质量行为,改善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增强山东省畜牧产业竞争力。
        七是健全发展长效机制。为全面提升畜牧产业的经济地位,稳定畜牧产业的产品贡献、产值贡献、就业贡献、收入贡献和消费贸易贡献,应在加强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和保障畜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八是力促产业政策持续发力。政府应根据广大养殖场户的意愿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出台适当的“养殖保险补助”、“收购保护”、“饲料补贴”、“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补贴”、“生态养殖补贴”和“质量安全补贴”等产业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养殖污染治理投资。同时要加强监督,确保政策红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通过开展专题问卷调查,认为对企业克服疫情造成的困难,当前最有效的政策是: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税收减免政策;保证原材料的供给和运输政策;减免企业部分用水、用气等成本政策等。
        九是加速发展智慧畜牧业。畜牧业要与时俱进必须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真正“智慧”起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依托畜牧业生产、屠宰、流通各环节分布的不同传感工具和无线通信网络,应用于畜牧业养殖、动物防疫、动物检疫、畜产品安全监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畜禽屠宰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疫情应急指挥、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市场监测、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重要环节,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预警,让养殖业更精细、更规范、更人性化。
        十是内求力量突破自身极限。这是个不确定性持续发生的时代。我们经历了非洲猪瘟带来的深刻影响,今年又面临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正如陈春花教授所说的,我们需要向内求得力量,突破自己的极限。提升自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需要涅磐重生,彻底更新自我,才能获得新的开始。不论是龙头企业,还是广大的养殖群体,都不应苟且偷安。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分享更多政策红利。“挑战自己,方有未来;做好自己,方可共生;先有利他,方能利己;这是结束,这是开始。”
 
Copyright © 2010-2024 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RRZCMS鲁ICP备20017929号-1
主办: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承办:山东省畜牧经济研究会 技术支持:智微云